关于我们  >    布朗新闻  >
布朗分园  >    家长社区  >
教育课程  >    教师园地  >
健康保育  >    返回首页  >
教师园地/Terchers' land
13岁女孩儿70万买画背后,缺失了怎样的金钱教育?

近日,13岁女孩儿偷妈妈的钱,花70万买了一堆画,引起了网友热议。女孩儿的妈妈很生气,声称要状告画师,却没有想过,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没有给孩子做好金钱教育。

 

罗伯特·清崎曾写道:“如果你不能教孩子金钱的知识,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取代你,比如债主、警方,甚至是骗子。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,恐怕你跟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”。



01

把钱看得太轻,大手大脚


常见的错误金钱观有两种。一是把钱看得太轻了,比如这个偷70万买画的女孩儿。还有深圳的11岁小女孩,打赏主播200万元;河南侯大姐的儿子,往游戏充4万多块,是母亲装4万袋水泥的收入。家长辛辛苦苦,孩子潇潇洒洒。因为她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钱是家长辛苦挣来的,只觉得可有可无,随意拿出去送人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知道,钱是从哪里来的。比如,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场所,看看自己一天的忙碌,告诉孩子,钱是用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。爸爸妈妈将时间卖出,换得金钱,才能够养活咱们一家。而时间是生命的组成单位,金钱可以说是爸爸妈妈截取了生命的一部分换来的。还可以带孩子熟悉社会的各个工种,知道这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状态。


还可以通过让孩子挣钱,让他们知道金钱来之不易。一位泰国妈妈,带儿子去捡瓶子赚钱,走了很多路,捡了很多瓶子,最后只卖了约4角钱。然后再带孩子去看各种花费,吃的烤肠、雪糕,坐的公交车,都是这个钱所无法支付的。这种切身体会,能够让孩子真正的理解金钱的价值,真正的做到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
第三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开支状况。在孩子对金钱的价值有所理解,知道父母的收入意味着什么之后,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开支。一年的收入就那么些,把房贷、车贷、生活费、学费等等一笔笔算下来,剩下的还要存起来应对不时之需。当孩子真正理解家庭的财政收支状况后,就能形成量入为出的概念,不会那么大手大脚。

最后,要给孩子固定的零用钱,让孩子用这笔钱来实际操作,实践量入为出的理念,合理规划自身的金钱用度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理解得再透,不亲身实践一下,始终是空中楼阁,镜花泡影。


02

把钱看得太重,未免可悲


另一种错误的金钱观是把钱看得太重了。

朋友的孩子跟小表姐一起出去玩,回家要花1元钱坐公交车。孩子当时没带钱,向小表姐借,后者却直接拒绝,因为这一块钱在她看来比亲情更重要。这就是把钱看得太重了。

这样的事例当然很多。比如著名的吝啬鬼葛朗台,临死的时候都贪婪的试图把神父的镀金十字架抓到手里,这一下用了他最后的力气,送了他的命。或者《人民的名义》中的赵德汉,尽管花不出去,还是弄了一屋子多达2.3亿元的人民币。

恩格斯评价这类人说:“除了快快发财,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,除了金钱的损失,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。”这无疑是一种异化,这样的人生,也多少是可悲的。


钱确实非常重要。西晋鲁褒曾作《钱神论》,评价钱可以使人“无位而尊,无势而热。排朱门,入紫闼。” “钱之所在,危可使安,死可使活;钱之所去,贵可使贱,生可使杀。” 古龙在小说中专门写了一个金钱帮,帮派Slogan就是“钱能役鬼,亦可通神”。

一些曾经觉得钱不重要的人,在经历没钱的痛苦后就会体会到钱的重要性。比如《隋唐演义》中被钱难倒,差点丢了命的英雄汉秦琼;或者写出“琴棋书画诗酒花, 当年件件不离它。 而今般般皆交付, 柴米油盐酱醋茶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。

但当钱达到一定数目时,达到能维持生计的标准之后,其重要性就会逐渐递减。《增广贤文》有云:“广厦万间,夜眠七尺,良田千顷,日仅三餐”。庄子也在《逍遥游》里有这样一句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

人生如白驹过隙,忽然而已。”把钱看得太重,就等于将自己的人生与金钱深度绑定,总归是有些作践自己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,金钱一般只能满足人的“生理需要”和“安全需要”。除了这两种需要,人还有“归属和爱的需要”、“尊重需要”、“自我实现的需要”,如果将这些需要都指向金钱,人生的空虚可想而知。


儿童时期养成的金钱观,很可能贯穿一生,合理的金钱教育,对于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。一个受过良好金钱教育的人,既应该明白钱的可贵,也必须认识钱的局限。


“钱不是万能的,而爱与人生,不可辜负。”

发布日期:2021/9/15  本文被浏览了650次

LET CHILDREN ENJOY THE WORLD 

-------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安化北里1号长保大厦12层------- 
Tel :010-6712 8577
http://www.Brownkids.org